5月12日,由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組織的《可再制造汽車零部件分類分級》標準評審會在京召開,由9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可再制造汽車零部件分類分級 發動機》、《可再制造汽車零部件分類分級 轉向器》、《可再制造汽車零部件分類分級 起動機》、《可再制造汽車零部件分類分級 發電機》、《可再制造汽車零部件分類分級 變速器》五項標準進行了評審。
評審會由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延莉主持。介紹了參評專家情況,推舉出了專家評審組組長。同時也介紹了今年3月份協會發布了5個《報廢汽車回用件分類分級》標準,已經正式實施,它是國內第一個推出的汽車回用件標準,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為行業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未來協會還將繼續推出更多的、可行的行業標準。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龍少海在致辭中強調,作為行業協會,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將一如既往做好企業與政府間溝通的橋梁,殫精竭慮地服務于中國再生資源產業。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兼再制造分會會長羅健夫向評審委員會介紹了五大標準的相關概況,《可再制造汽車零部件分類分級》標準起草工作組組長、張家港清研再制造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董金聰詳細介紹了標準編制工作情況。
評審委員會聽取了標準起草組關于標準編制工作的匯報,對標準送審稿的內容進行了充分的論證與全面審查,并形成最終統一評審意見,要求編制小組按照專家意見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標準中各項內容,盡快形成報批稿上報審批。
大家一致認為《可再制造汽車零部件分類分級》的五項標準為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與汽車零部件再制造企業提供了業務對接的標準,標準均具有可操作性,對可再制造汽車零部件推廣使用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此次《可再制造汽車零部件分類分級》系列標準制定、審核的共同原則之一,是在不因標準本身的內容給企業帶來困擾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給汽車發動機再制造企業“解綁”,如此次評審中去掉了關于發動機再制造對于原廠發動機編碼的查驗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