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燕 劉鶴 羅巖 劉可欣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北京,100032


摘要:“十一五”以來,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量呈遞增趨勢,2021年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量達到36541.50萬噸,較2006年增加256.19%;主要類別再生資源的回收價值總體增加,2021年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價值達13521.20億元,較2006年增加459.02%。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產業轉型的步伐也逐漸加快。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愈加完善,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互聯網與回收模式深度融合。未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將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園區化發展將成為大勢所趨,龍頭企業將持續助力行業轉型升級。

關鍵詞:再生資源產業;回收利用;產業規模;產業轉型升級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Industry Since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CUI Yan, LIU He, LUO Yan, LIU Kexin

(China National Resources Recycling Association,Beijing 100032,China)

Abstract:Since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recycling industry of renewable resources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The scale of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industry continues to expand.The total weight of major categories of renewable resources has increased.In 2021, the weight of major renewable resources recovered was 365.415 million tons, an increase of 256.19 percent over 2006.The value of major categories of renewable resources has increased .In 2021, the value of major renewable resources reached 1.35212 trillion yuan, an increase of 459.02% over 2006.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industrial scale, the pac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s also gradually accelerating.The recycling system of renewable resources has been improved.There has been a marked increase in industry concentration.The Internet is deeply integrated with the recycling model.In the future,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industry will move towards the roa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industrial parks will become the general trend. Leading enterprises will continue to help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resource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scale of industry;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作者簡介:崔燕(1977),女,黑龍江,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再生資源產業政策與標準制定。



再生資源產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載體,再生資源回收又是循環經濟的前提和基礎。我國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資源總量上看,我國是資源大國,但人均資源量卻是貧國。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的階段,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發展再生資源產業,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對緩解資源短缺、保障國家經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此外,發展再生資源行業,有利于減輕環境污染,可以有效減輕環境承載壓力。
“十一五”以來,我國再生資源產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效。

一、產業規模逐步擴大

(一)回收量穩步上漲

我國回收的再生資源主要品類有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輪胎、廢電器電子產品以及報廢機動車。2006~2021年,我國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總量呈遞增趨勢。2021年主要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達到36541.5萬噸,同比增加2.21%,較2006年增加256.19%1-9。

圖片

2006年到2021年,我國經歷了三個五年計劃??v觀“十一五”、“十二五”以及“十三五”三個時期再生資源回收情況,年均回收量實現巨大突破?!笆濉睍r期年均回收量為22890.60萬噸,較十一五時期增加84.34%?!笆濉睍r期年均回收量突破3億,達到30310.04萬噸,較“十二五”時期增加32.41%,較“十一五”時期增加144.09%。

圖片

“十一五”期間,我國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總量共計62087.60萬噸,年均12417.52萬噸。2010年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為14702萬噸,較2006年的10259.1萬噸增加43.31%,年均增加10.83%?!笆晃濉逼陂g,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總量呈逐年遞增趨勢,2007年、2008年、2009年以及2010年的增長率分別為11.60%、6.98%、9.62%以及9.49%。

圖片

“十二五”期間,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量實現了新的突破。五年間,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總量共計114453.00 萬噸,年均22890.60萬噸。2015年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為23609.50萬噸,較2011年的22736.60萬噸增加3.84%,年均增加0.96%?!笆濉逼陂g,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總量呈先降后增趨勢。2012年回收總量同比降低2.40%,2013~2015年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逐年遞增,分別同比增加0.95%、4.96%以及0.41%。

圖片

“十三五”期間,主要類別再生資源的回收量持續增加。我國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總量共計151550.19萬噸,年均30310.04萬噸。2020年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量為35752.10萬噸,較2016年的24270.40 萬噸增加47.31%,年均增加11.83%?!笆濉逼陂g,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總量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分別同比增加10.29%、14.76%、10.81%以及5.03%。

圖片

(二)回收價值大幅提高

2006~2021年主要品類再生資源回收價值如下圖所示,其中涵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輪胎、廢電器電子產品以及報廢機動車。2006~2021年,我國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價值總體增加。2021年主要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價值達到13521.20億元,同比增加35.05%,較2006年增加459.02%,2006~2021年之間的年均增長率為30.60%1-9。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的效益在2006~2021年間實現了快速增加。

圖片

縱觀“十一五”、“十二五”以及“十三五”三個時期再生資源回收情況,年均回收價值實現巨大突破?!笆濉睍r期年均回收價值達到6507.01億元,較“十一五”時期增加71.02%?!笆濉睍r期年均回收價值達到8157.62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加25.37%,較“十一五”時期增加114.40%。

圖片

“十一五”期間,主要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價值實現大幅提升。五年間的回收價值共計19024.45億元,年均回收價值為3804.89億元。2010年回收價值達到5022.30億元,較2006年增長107.64%,年均增加26.91%?!笆晃濉逼陂g,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價值呈逐年遞增趨勢,2007年、2008年、2009年以及2010年的增長率分別為32.78%、23.13%、11.71%以及13.69%。

圖片

“十二五”期間,主要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價值有所下降?;厥諆r值共計達到32535.03億元,年均回收價值為6507.01億元。2015年回收價值達到5098.20億元,較2011年下降33.43%,年均下降8.36%?!笆濉逼陂g,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價值基本上呈現遞減趨勢,2012年、2013年以及2015年的降低率分別為8.07%、9.64%以及20.04%,2014年較上年有小幅增長,增長率為0.22%。

圖片

“十三五”期間,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價值實現大幅增長?;厥湛傊倒灿嫗?/span>40788.10億元,年均回收價值為8157.62億元。2020年回收價值為10011.80億元,較2016年增長72.25%,年均增加18.06%?!笆濉逼陂g,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價值呈現遞增趨勢,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的增長率分別為28.84%、15.03%、3.69%以及12.40%。

圖片

二、產業轉型步伐加快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時我國已經有了世界上最龐大的再生資源回收隊伍,但是普遍存在經營規模小、實力弱、技術設備老化等問題。近年來,在中央和地方財政、稅收及相關金融政策的支持下,一批規模較大、技術設備先進、分揀加工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脫穎而出,產業轉型步伐加快。近些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已經基本摒棄了過去那種“收進來,賣出去”傳統落后的經營方式,充分運用現代分離提取技術,部分企業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再生資源的利用率明顯提高,加快了再生資源回收產業化步伐。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的發展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逐步完善。一是以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為原則,逐步演變為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回收體系。國家鼓勵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提高再生資源回收、處理等過程的公共服務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財政補貼機制。二是大部分地區已建立起以回收網點、分揀中心和集散市場(回收利用基地)為核心的三位一體回收網絡。目前回收網絡已初具雛形,建立起擁有現代回收方式、先進的技術設備、完善的回收網絡、良好的分揀與處理、規范化管理的廢舊商品回收體系。集散市場提升了功能,發揮了集聚效應。逐步將原有功能單一的交易市場升級為交易、加工、集散為一體的再生資源市場,初步實現了集約經營,有利于產銷銜接和再生資源的集聚流通。
2.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一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兼并重組。依托龍頭企業整合回收網點,優化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要素配置,提升技術裝備,規范管理,優化產品結構,競爭力不斷提升。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旺能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都是通過收購、兼并來擴大在再生資源領域的布局。二是生產端向原料端逐步延伸。大型企業積極向下游加工制造領域延伸,擴大產業鏈,實現跨界轉型,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天能、超威、駱駝、南都等上市公司進入再生鉛行業,江西銅業、云南銅業、馳宏鋅鍺等原生金屬生產公司積極投資再生資源領域。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垂直整合帶來的成本優勢也愈發凸顯,并將行業發展引領到一個新的層次。
3.“互聯網+”回收模式被廣泛應用?!笆晃濉逼陂g,我國再生資源行業開始“互聯網+”回收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十二五”期間,隨著互聯網思維日益滲透,智能回收、自動回收機等新型回收方式不斷得到發展?!笆濉逼陂g,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開展信息采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控,通過二維碼等物聯網技術跟蹤產品以及廢棄物流向,逐步整合物流資源,梳理回收渠道,優化回收網點布局,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4.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快速發展。國民經濟“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商務部積極配合城鄉住房建設部推動生活垃圾清運網絡和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兩網銜接工作,支持部分省市開展兩網銜接試點工作,探索上游分類、中游運輸、下游處理的系統工程。在政府引導和市場化機制運行下,多個省市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企業或公共場所開展再生資源回收系統與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兩網銜接”。

三、存在的問題

目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行業效益低迷。新常態不僅意味著經濟增長轉向中高速,而且伴隨著深刻的結構變化、發展方式變化和體制變化,受此影響,再生資源回收難、產品結構單一等問題表現突出,企業利潤持續下滑。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國內鋼鐵、玻璃等行業產能過剩,產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同時,面臨融資困難,銷售不暢等壓力,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表現出技術設備更新緩慢以及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行業整體疲軟。由于再生資源來源廣泛、回收路徑復雜,目前國內回收企業普遍規模較小,設備簡陋,技術落后,再生資源分揀仍由人工進行粗略分類,不同類型、不同系列原料難以有效分離,下游企業利用過程仍需要花費人力和資金進行預處理,造成回收環節成本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低。另外,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普遍存在賬期長、壓貨等情況,中小型回收企業融資能力差、抗風險能力低,現金流極易斷裂,缺乏知名度,缺少抵押物,融資難、信貸難成為眾多回收企業發展的一大痛點。
2.行業創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自設或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的研發機構數量很少,研發能力不足。在產學研的結合中,企業基本處于從屬地位,普遍重生產輕研究開發,重引進輕消化吸收,重模仿輕創新。很多企業都處于有制造創造的狀態,同時,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技術設備的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大,國內的技術、設備質量水平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大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以手工為主進行回收分選,需要轉變為以自動化或人機混合的半自動化回收分選模式,實現行業從勞動力密集型轉為技術資本密集型,縮小與發達國家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領域的差距。
3.低值再生資源回收困難。廢玻璃、廢塑料膜、廢木料、廢復合包裝等低值再生資源在垃圾總量中的重量占比約為30%。低值再生資源利潤低、成本高,導致投售者和回收者收集、交售的積極性不高。市場自身又很難對低值再生資源發揮調節作用,大多數企業仍未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回收體量。因此,低值再生資源回收難仍是國內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的問題之一。

四、前景展望

全球經濟形勢雖然復雜,但積極因素依然很多。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我國制造業產能逐步出清,高新技術制造業和新興服務業等新動能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經濟運行繼續呈現穩定性增強、質量提高、結構優化的態勢。去產能工作持續推進,環保限產力度加大,進口政策調整,未來再生資源價格上漲的可能性較大,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的發展形勢大好。
行業將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十四五期間,再生資源企業將迎來諸多發展機遇。國內再生資源市場需求旺盛,擁有完善回收網絡和渠道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握有議價權。由于國內再生資源貨源緊張,隨著進口固體廢物管理新政策的實施,一些有實力的龍頭企業一方面在國內完善自有的回收網絡,另一方面在國外建廠直接獲得原料控制權,提高價格控制力。國內再生資源將逐步替代國外固體廢物,專業化、自動化分選處理、加工利用企業和設備制造企業發展迎來新契機。進口收緊,加之國內環保嚴查,對龍頭企業和有實力的跨界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整合資源,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取得行業話語權將會利好。預計未來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并購將繼續增加,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化信息技術與回收行業的結合,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創新發展的腳步也將進一步加快。
園區化發展將成為再生資源產業大趨勢。2005年以來,我國先后開展了兩批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工作,涉及22個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從2006年起,商務部在全國開展回收體系試點工作,共組織了55個試點城市,支持了91個大型回收利用基地建設。2010年至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已開展了439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明確提出七化建設標準,標志著我國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建設開始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標準體系。政府這些重大舉措,促進了以產業鏈循環銜接、環保集中處理、資源規?;?、高值化利用為主要特征的產業園區模式。這種園區模式將成為再生資源產業化、集約化發展的主要形態。今后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將繼續朝著園區化方向發展。在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及結構優化的需求推動下,傳統有色金屬等產業及再生產業集聚區將延伸、優化產業鏈條,以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龍頭企業競爭力將逐步增強。近年來,互聯網介入再生資源回收領域,裝備技術升級改造加快,新環保法頒布實施,對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要求不斷提高,中小型企業原有的渠道優勢逐漸削弱,經營成本壓力越來越大,為行業提供了大量并購機會。在兼并重組浪潮中,格力電器、格林美等行業龍頭企業主營業務范圍逐漸豐富,經營范圍拓展到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塑料、廢鋼鐵、報廢汽車、廢電池等品種的回收利用,處理方式由分揀、初加工向深加工方向延伸。在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格林美等上市公司將目光投向海外,越來越關注國際知識產權的保護,重視專利技術的研發和標準的制定,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格林美已經擁有300余項專利,并參與制定了100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隨著再生資源龍頭企業經營業務逐步擴張,行業迎來兼并重組浪潮,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加強。
圖片


參考文獻

1.中國造紙協會中國造紙工業2021年度報告[R].  2022

2.中國造紙協會中國造紙工業2020年度報告[R].  2021

3.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中國再生塑料行業發展報告[R].  2022

4.中國物資再生協會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報告(2012[M]. ISBN 978-7-5047-4789-1, 2013

5.中國物資再生協會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報告(2016-2017[M]. ISBN 978-7-5047, 2017

6.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中國物資再生協會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18)[R]. 2019

7.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中國物資再生協會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19)[R]. 2020

8.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中國物資再生協會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20)[R]. 2021

9.中國物資再生協會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21)[R].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