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全國每年新增固體廢物100多億噸,近年來,部分地區垃圾圍城現象非常突出,非法轉移傾倒事件仍呈高發態勢。今日(11月19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重慶市主城區將開展“無廢城市”試點工作,這是一項長期工作,部分任務將延伸至2025年或更長時間。那么,什么是“無廢城市”?哪些“舊習慣”將會被取代?相關部門需要做什么?

什么是“無廢城市”?

“無廢城市”并不是指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終實現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目標,需要長期探索與實踐?!盁o廢城市”建設是解決重慶市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落地難的重要手段。

“我們將在2020年年底,初步構建系統的固體廢物管理政策法規體系,到2025年,建成涵蓋工業、農業、生活等各個領域的固體廢物智慧管理平臺,到2035年,建成完備的固體廢物地方政策法規體系?!睋猩鷳B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試點,結合重慶市實際,共設定45個指標,其中有3個特色指標。包括自主設置的分類收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快遞包裝廢物源頭/過程減量控制、城鎮污水污泥綜合利用率。

哪些“舊習慣”將會被取代?

“無廢城市”的建設,會導致有些曾經的習慣,將會被改變?!霸谠圏c工作中,我們將在制度、技術上、收運處置體系上、重點行業循環發展上,以及服務行業發展上進行探索創新?!必撠熑吮硎?,試點工作有一系列任務目標,而這些任務,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那么市民、企業、相關部門需要做出什么改變?

第一,要踐行綠色生活方式,雙十一剛過,隨著網購、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快遞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重慶市將開展“綠色快遞郵政城市”試點,鼓勵引導快遞行業使用電子運單、循環中轉袋,減少二次包裝,在快遞收發點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實現快遞包裝減量化和循環利用。此外,還將開展無廢機關、無廢商場等“無廢城市細胞”創建,推動城市固體廢物源頭減量。

第二,要持續強化規劃引領,扎實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規劃,到2020年,主城區公共機構全部實現生活垃圾強制分類,50%以上鎮街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新建或改造3處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建成投用第四垃圾焚燒廠、洛磧餐廚垃圾處理廠,推進洛磧二期廚余垃圾處理設施規劃建設。此外,還將進一步推進農業農村規劃、建筑垃圾治理、綠色礦山建設和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規劃、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等現有規劃落地,整體推動,協同增效。

第三,實施工業綠色生產,立足重慶產業特色,構建汽車、筆電行業“零部件制造—整車(整機)生產—銷售—回收—拆解—再生資源利用”循環產業鏈。加強汽車拆解行業規范管理,推動拆解企業規?;?、集約化發展。進一步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報廢汽車拆解等行業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培育固體廢物回收利用處置骨干企業,提升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促進綠色生產。

第四,不斷完善體制開展鈦石膏、磷石膏、電解錳渣、油基鉆屑、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等固危廢利用處置技術、綜合利用產品質量標準研究,選擇典型區域、典型行業開展技術示范,促進資源化產品市場應用,培育固體廢物回收利用處置骨干企業,提升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

第五,總結凝練試點經驗,全面梳理在生活垃圾、城鎮污水污泥、餐廚垃圾收運處置等領域經驗做法,總結危險廢物“一物一碼”和綜合收集試點、農業廢棄物收集試點、生活垃圾分類、綠色礦山建設等試點情況,形成重慶特色的先進經驗、管理模式,為長江經濟帶“無廢城市”建設提供好的經驗做法。

相關部門需要做什么?

農業廢棄物是固態廢物的一種,主要包括畜禽養殖糞污、農作物秸稈、廢棄農膜等?!搬槍r業廢棄物,我們將進一步優化畜禽養殖區域布局,堅持以地定畜、以種定養,充分考慮環境承載能力;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支持現有規模養殖場(戶)設施裝備改造和種養模式創新,新建規模養殖場同步考慮與種植基地配套,推廣稻田綜合種養、豬沼園等生態循環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以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廢棄農膜等為重點,綜合施策推進轉化利用?!必撠熑苏f,除了農業廢棄物,城鎮污水污泥則是主城區固體廢物的主要來源。

“針對城鎮生活污泥處理處置工作,今年上半年,重慶市主城區城鎮生活污泥日均產量約1880噸,主要采取了水泥窯協同焚燒、堆肥作園林營養土、制陶泥、熱干化等方式進行處置。目前,主城區生活污泥無害化處置率約90%左右?!必撠熑吮硎?,而推進試點工作中,重慶市將編制城鎮生活污泥處理處置專項規劃;強化技術創新,在現有處置方式基礎上,加強技術研發引進,積極探索林地利用、園林綠化、建材利用及能源利用等途徑,拓寬污泥資源化利用范圍;推進重點工程建設,2020年前完成600噸/日重慶珞璜電廠污泥處置中心工程、500噸/日園林科研院污泥處置中心等重點工程建設,切實補齊污泥處置設施短板;加強監管,建立信息化監管平臺,實現城鎮污水污泥流轉信息全過程“可追溯”。